大家好,我是辣妈
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几乎都依赖父母来带孩子?
想象一下:一位退休了的父亲,以前每个周末都会拿着钓竿去湖边,安静地享受大自然的呼吸;
而一位母亲,退休后没事就和朋友们一起跳广场舞,整个人都焕发着活力。
可自从成了带娃大军的一部分,这一切都改变了。
他们不再去湖边,也很少再跳进“舞池”,不再拥有自己的社交圈。取而代之的是,为了孩子的每一餐、每一睡、每一件衣服,这些老人正在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一切,而自己却没有得到多少的回报反而愈发繁累。
这到底是爱还是束缚?为啥“新型带娃”老人,会越带越累?
其实这些老人背后都有着3大“通病”,并非来自于健康问题,而是心灵的隐痛,正在耗干自己对晚年生活的透。
展开剩余77%“通病一”、过度保护你一定听到看到过这样的情形:
爷爷奶奶特别担心孩子吃手,怕细菌,连宝宝咬着自己的小手指都要严厉制止;
或者孩子一碰到地面,他们就像看到了世界末日般立马把孩子抱起来,生怕他沾到一丁点“脏东西”。
听起来是多么的爱护和照顾,可是,知道吗,这样的“过度保护”其实并没有帮到孩子,反而是在剥夺他们自己探索世界的机会。
想想看,宝宝的免疫系统是不是也需要在不断的接触中慢慢增强?爬行、吃手、接触地面,都是大脑和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时刻,这种通过与外界的接触来建立身体抵抗力的过程,恰恰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所以,过度的保护,不仅让老人自己过度焦虑,也让孩子变得越来越“胆小”。
生活中没有了自然的接触和挑战,他们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也会受到影响。
“通病二”、过度牺牲自我许多退休后的老人,曾经有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可能曾经的爸爸是个钓鱼高手,周末总是去湖边静坐,或者是一个热衷旅行的退休教师,朋友圈里经常更新着世界各地的美丽风景。
可是,当他们开始接手照看孩子的那一刻,所有曾经的兴趣都渐渐被弃之脑后。
原本喜欢的钓鱼竿开始落灰,曾经的广场舞鞋也几乎永远躺在角落里,原本可以四处旅行的生活,突然就变得局限在了小区和家门口。
老人们的世界仿佛在一瞬间被缩小到了孩子的日常照料上,朋友圈里的更新,不再是风景照,而是如何让孩子多吃一口饭、如何让孩子睡个好觉。
然而,这种“无私”的奉献,真的能带给他们幸福吗?
我们不得不问,这些看似毫无怨言的老人,是否也有自己渴望的生活?是否有自己的需求和期待?我们能不能稍微从他们的角度出发,去思考他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奈?他们在为孩子牺牲自己的同时,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尊重和理解?
“通病三”、过度宠溺都说“隔代亲”,这种情况在许多长辈身上尤为明显,尤其是当他们接手照看孙子孙女的时候,宠爱有时就会变得有些过头。
你会发现,很多时候,许多老人带大的娃没有任何动手能力,什么都等着别人给做,吃饭是“饭来张口”,穿衣是“衣来伸手”。这种表面上看似溺爱,实则正在剥夺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。
这种过度的宠溺不仅仅让孩子从小变得过于依赖别人,甚至到长大后,也可能无法适应以后的学校和社会生活。
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自己动手去做事的机会,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大大下降。
爱和溺爱之间的界限,往往是很模糊的,老人们往往觉得自己累点苦点无所谓,这样是为了让孩子少吃点苦,结果却不知不觉中给孩子设置了“成长的陷阱”。
辣妈语录:
现实生活中,很多老人为了照顾孩子,确实付出了比年轻父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但这种看似无私的付出,往往背后藏着巨大的牺牲和隐痛。因此,作为父母,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去关注这些“带娃老人”的内心世界呢?
我们不能一味地放任老人过度保护,也不能让他们因孩子的成长而抛弃自己的生活。真正的爱,是既能陪伴孩子健康成长,又能让老人自己活得充实有意义,拥有独立和自由的晚年。你说对吗?
你家孩子是自己带,还是让老人帮忙带呢?
发布于:河南省胜宇配资-济南股票配资公司-手机炒股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网站来找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